黄埔区全力打造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

-- 2021-12-3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要指示精神,黄埔区委编办深入总结疫情防控“大考”经验,从体制机制上促改革、谋创新,率先制定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方案(“公共卫生6条”),围绕强化党对公共卫生的统一领导、织牢防护体系、建强联动机制等6个方面,着力打造党建引领、防治一体、平战结合、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一、“一个中枢”建设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区级、17个镇街、156个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能职责,立足于“一中心一平台一队伍”打造公共卫生决策指挥中枢。一是设立一个指挥中心,依托“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平台打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时”组织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战时”统筹指挥调度,实现平战快速转换。二是搭建一个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建立起医疗机构、药店、学校等“哨点”监测网格,完善监测报告机制,打通医疗卫生数据通道,实现对高危地区、高危区域、高危人群的及时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三是建设一支应急队伍,科学整合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组建专兼互补的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主力军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的专业医疗卫生人才,预备军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具有医学知识人员组成的后备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开展实战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二元结合”筑牢防治一体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一方面,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完善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组建协调、统一、高效的医联体医共体,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融合的分级诊疗制度,规划建设集预防保健、临床救治、应急处置为一体的区域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重大疫情救治中心,打造“市级—区级—基层”三级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另一方面,兜实公共卫生防护“网底”。全面提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筹处置能力,做优做强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等核心能力;结合城市发展不断优化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全面落实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推动公立医院专家和公共卫生优秀人才直接服务基层,为居民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压实属地、部门、企业、个人四方责任,共同构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线。

    三、“三重发力”完善居民无忧的公共卫生基础保障

    一是注重健康管理需求,搭建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间业务协作平台,实现科研协同攻关、信息互联互通。结合居民就医、体检等健康数据,针对不同人群、年龄、病种实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从被动医疗转换为主动健康。二是注重公卫配套建设,充分利用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微改造释放的空间资源建设“平时服务、战时应急”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点。三是注重应急物资保障,建立区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医疗卫生专用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生产供应、储备更新、调度使用保障链条,打造高效便捷的调度运输网络,健全应急状态下生活物资保障机制。

    四、“多维借力”打造强强联合的公共卫生科技支撑

    一是借力医药集群优势,依托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围绕病毒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打通从基础科学发现、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二是借力医药监管服务创新,依托国家药监局资源,高标准建设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广州工作处),为广州市乃至周边城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研发指导、许可申报、注册备案、产业转化等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审批监管服务,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救治、防控实践转化。三是借力前沿科技赋能,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运用,提升无人机、自动驾驶、感控消杀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效能,为抗疫物资运送、核酸筛查、快速诊疗等领域输送“抗疫利器”和“科技弹药”,提供精准、高效、安全的防疫服务。(黄埔区委编办  郝云飞、区嘉伟)

上一条:市委编办到番禺区开展调研 下一条: 越秀区委编办“三到位”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