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三管齐下打造编外人员管理“黄埔模式”

-- 2022-06-21

    近年来,黄埔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六个坚持”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创新管理、放权赋能,逐步改变“核定人数”“养人办事”旧模式,初步形成“以职定事、因事定费、养事不养人”的编外人员管理“黄埔模式”,编外用人规模总体精简10%,实现瘦身健身,相关做法在2022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一、强化机制,立足当下更管住长远

    一是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黄埔区早在2012年就将编外人员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由区委编委实行“一支笔”集中统一管理,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和区人社局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建立起高效协同的编外人员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创新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制度。在区委编委的领导下,推动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原编外聘用人员队伍向政府雇员队伍融合,构建起严控雇员规模、规范岗位设置、创新招聘模式、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绩效考核、打造晋升激励等管理体系。其中,着眼系统育才,将政府雇员划分为高、中、初三级,并按3:6:1核定比例,同一个级别相应设置多个工资档次,畅通雇员晋升通道;着眼精准引才,黄埔区与部分“双一流”高校共建实习基地,2021年度机关事业单位雇员选录“双一流”学生的比例增长超过50%;着眼高效选才,将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环节人员统一纳入雇员人才库,用人单位可直接入库选才,相比公招时间缩短了96%、成本降低达94%,进一步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力人才需求。

    二、放权赋能,激活基层用人“一池春水”

    聚焦镇街基层人员无度膨胀、队伍庞杂、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从2017年开始对镇街20余类协管队伍探索整合包干(统称“政府聘员”),2019年在指标规模内升级出台经费包干管理办法。一是“四要素”核定包干指标和经费总额。选取镇街管辖面积、常住人口、辖区单位数量、重点工作“四要素”阶梯核定指标总额,从而确定年度总包干经费。同时,在包干指标总额内核定20名高素质人才岗位,提升经费标准,满足镇街选育留用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二是“多举措”完善经费高效灵活保障机制。下沉镇街的急难险重专项任务,必须执行“费随事转”原则。各镇街可自主选择将出租屋奖励经费的20%和网格员补贴调整并入包干经费中使用,并可使用15%机动财力,在开展新增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任务时快速补充人力。三是“严考核”强化绩效考核运用。政府聘员绩效奖励经费与镇街年度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可按上达两倍、下不保底的标准发放。改革后,政府聘员不再吃“大锅饭”,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四是“真放权”赋予镇街充分用人自主权。镇街在包干指标和经费限额内享有对政府聘员岗位设置、工资分配、招录使用、管理培训、考核奖惩等自主权限。各职能部门不得对包干经费范围的人员数量、经费标准等提出硬性要求,不能作为督查考核、评比表彰、达标验收的扣分项目。2年来,各镇街整合包干人员队伍力量,集约管理各类协管员,推动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利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打造出“基层社会治理一支队”,全区镇街包干指标平均使用率为86.19%,最低使用率仅77%,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保障民生,用服务之“实”践行发展初心

    黄埔区是广州市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区之一,重点民生领域刚需不断增长。近五年,黄埔区共计新增公办学校(幼儿园)26所、新增学位约6万个,新增了教职员员额达4000多名。截至目前,黄埔区共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共计107所,今年预计新开办8所学校(分校)。在基层公共卫生方面,按照“每镇街至少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兜底要求和核编标准,现阶段需配事业编制达1400名,在编制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需用编外聘用医护人员补充缺口。为此黄埔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一方面严守机构编制“底线”,按照“保民生、控基层、减机关”工作思路,将机关、镇街基层控减腾挪出的用人规模,全部投入基础教育、基层公共卫生等领域,将黄埔区编外用人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范围内;另一方面允许教育局、卫健局和各镇街在总盘子内统筹调配使用,最大限度发挥人员使用效益,为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埔区委编办  高佩、林晓旭)

 

上一条:花都区绩效办助推关键考核事项高质量落实 下一条: 海珠区委编办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