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委编办全方位多层次挖潜 统筹事业编制资源保障教育领域发展

-- 2023-06-15

    荔湾区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统筹用好各类编制资源,扎实做好教师资源供给侧文章,着力保障教育领域人才引进、力量保障,积极服务荔湾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一、在“谋”字上下功夫。一是观念求新,编制管理灵活高效。立足荔湾教育老牌强区的区情,将编制、岗位、职称、报酬有机结合,会同人社、财政、教育部门,核定区教育局所属公办中小学(含特殊学校和职业中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员(工)编制总量,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落实实名制管理规定,实现教师在区域内科学、合理、有序流动,推动教师由“学校人”成为“系统人”。二是作风求变,服务保障主动靠前。大兴调研之风,到区教育局和广州市第一中学、西关广雅实验学校、西关培正小学、沙面小学、协和幼儿园等单位调研并实地核查,面对面听取教育领域教职工发展需求,实打实了解学校在校学生数、班额数、分校区情况、在编教师情况、编外聘用教师情况等,预测研判,做足准备,为荔湾从根源上解决学校师资配置不均衡、编制效益发挥不充分问题献谋献策。三是导向求准,绩效考核考实考准。发挥机关绩效考核导向作用,设置三级业绩指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综合考评指数”,重点评估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工作者队伍建设及成效等工作情况。

    二、在“管”字上求突破。区委编办支持区教育部门实施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增强教育部门统筹教职员编制的自主性。一是创新编制管理制度。创新性运用“区管校聘”管理制度,增强教育部门统筹教职员编制的自主性。支持区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根据校际间教育资源布局情况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编制资源,推动编制配备与教育教学任务发展相匹配、相适应。二是保障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设立新型公办幼儿园22所,登记设立19所村办幼儿园和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普惠发展。推动“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足额下达600余名编制,专门用于调增“公参民”学校转制所需教职工编制。目前,荔湾学校教职员编制配备已达到上级有关标准,且按一定比例超标准配备,编制配备位于全市前列。三是完善特殊教育多元安置体系。聚焦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教育体系,适当扩大“区管校聘”实施范围,将区教师发展中心纳入“区管校聘”实施范围,支持区教育部门统筹调配各类教师人才资源,引导区教育部门足额分配特殊教育学校编制,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四是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创新。聚焦“双减”工作保障发力,着眼明确监管职责、加强监管力量,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加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力量,全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66%。

    三、在“引”字上利长远。区委编办立足长远,制定出台一系列工作规划,引导紧缺的机构编制资源向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周转规划补短板。建立《荔湾区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管理办法(试行)》,在区级事业编制总数内调剂一定数量事业编制,专门建立区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教育等重点领域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构建人才用编“绿色通道”。二是增补人员防失调。全区事业单位空编使用计划重点向教育领域倾斜,2022年和2023年将教育系统当年度即将退休的教职员数提前纳入空编使用计划用于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防止年龄结构失调,保障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连续性、科目结构的合理性和学生教育的均衡性。近三年经区委编委同意共批准区教育系统(含特殊教育学校)空编使用计划562名,用于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三是规范编外强队伍。加强编外教师队伍管理,倾斜支持以在编在岗教职员总数5%的比例271名作为控制安排数,推动教师队伍高效益管理。(荔湾区委编办  林妍)

 

 

下一条: 海珠区委编办开展机构改革纪律集体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