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提振发展信心

2020-12-18

 

    近期,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相继隆重举行,深圳奇迹、浦东跨越式发展令世人惊叹不已。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再次质疑广州一线城市地位,相关报道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的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深圳的一半;2020年上半年重庆的GDP超越广州,杭州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广州两倍。然而,一线城市考量的是质量和总量的综合,体现的是引领性、国际化和创新性等等。中国《机遇之城2020》报告显示,广州综合排名第3,无论是体量规模或者发展质量上,已经是中国名副其实的“超一线”城市。因此,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和舆论压力,我们要始终坚定广州发展信心,激发潜能,凝聚力量,信心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辉煌历史的精神支柱和重要保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优化营商环境在提振广州发展信心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广州举全市之力加快营商环境建设,努力帮助企业群众树立信心、渡过难关。上半年安排38.98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惠及36.34万家(次)企业超过31万人,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逆势增长13.1%,为增强全社会战胜疫情、达成目标的信心和预期注入了强劲动力。
    广州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广州营商环境具有的诸多有利条件,概括为“五个有”。
    一是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营商环境的改革擘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的营商环境改革一直高度关心,在2017年7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在2018年10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出新出彩。广州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2.0、3.0改革,从“简政放权”到“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再到“实施跨部门革命性流程再造”,实现营商环境改革“三级跳”,彰显了“广州速度”。
    二是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广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市场化程度高,依靠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广州从政策性创新出发,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以企业核心专利作为基础资产,率先通过专利许可方式在全国发行了首支纯专利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3.01亿元,开创了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先河。同时,广州创新探索了国有“僵尸企业”司法出清,上线智慧破产审理系统、破产资金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获得业界广泛认可。
    三是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广州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现场办公会,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主动解难题、优服务。采取“企业点菜”方式推进改革,推动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海珠区首创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黄埔区举办企业吐槽会,聚焦企业群众生产的高频事项,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形成了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群众谋福利、增便利的生动实践。
    四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改革制度。广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一把手”工程,高规格成立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及8个专题组、12个指标组,建立了6项工作制度,全市“一盘棋”,高位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成立了11个专项督导组,强化监督问责,实字当头,细节入手。前三季度,4轮督导检查共发现问题28个、经典经验做法25个,保障了改革顺利推进。制定《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首次在国内营商环境地方立法中提出突发事件扶持等制度,此举让企业家“倍感安全”。
    五是有紧盯短板啃“硬骨头”的改革方法。广州坚持全球视野、高点站位,坚决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估标准补短板,对照先进城市找差距,以树立全球营商环境新标杆的标准自我加压、全力突破。企业开办时间从“4个工作日以内”压缩至半天,获得电力可以“零审批、零成本、零跑动”,成立全国首个“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广州聚焦“一网通办”服务平台、“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一门式”政策兑现等改革措施,坚决啃“硬骨头”,主动先行先试具有首创性、标识度和影响力的改革举措,步子够快、力度够大、魄力够足。  
    目前,广州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大战还在继续,大考还在进行。让我们进一步坚定广州高质量发展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新起点上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广州形成生动实践。(登记处  吕鹏)

上一条:保密誓词 党史的百年跨越 下一条: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